网站导航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傲世皇朝 > 新闻中心 >
装扶梯破坏灵山的灵魂
时间:2025-09-02 15:03 点击次数:

  “装扶梯,破坏了灵山的灵魂”这个标题,是依据网友“飞鸟与鱼(徐婷)”的留言提炼出来的。

  《上饶花1.27亿打造灵山的扶梯:是创新,还是破坏?》是巧哥8月14日发的,网友留言中绝大部分是赞同巧哥观点的,批评上饶的有外地的,也有上饶的,但叫好与骂巧哥的,几乎是上饶的,且持续了半个月。

  其实8月18日我就写了《灵山扶梯16.8万一米造价是怎么预算出来的》,来作为回应。

  我在该文说,其实他们容不得批评建议,不仅仅是心胸狭隘,而是观念上的落后,这种思路也是與情不断的根源。一篇批评文章,没有必要耿耿于怀。事实上公众号的流量大多是24小时,你们还去“耿耿于怀”,在文后评论,这不是在增流量,延长流量的时间,蠢人才做的事吗?

  但是这种蠢人做的事,至今他们还在做。多年前巧哥写了《上饶的愚蠢》,说上饶有些官员愚蠢,还真说对了。

  中国新闻周刊昨天刊发了《花1.27亿给大山装扶梯,行不行?》,该文是这样说的:这条穿梭于奇石峭壁之上的扶梯,全长753.2米,能快速将游客运抵相当于88层楼高的山顶,为便捷登山提供了新选择。然而,“亚洲最长”登山扶梯的噱头也带来“可能破坏自然景观原貌、挤占公共财政”等质疑。

  报道说,上饶市广信区陆续发布的2023年、2024年“重点建设项目计划”,都列入了“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”,包括“景区游客快速输送系统”在内,该项目总投资达到9.85亿元。截至2023年底,已完成投资1.18亿元,2024年计划投资3亿元,资金来源为“企业自筹(国企)”。该项目服务单位为灵山管委会,项目单位为上饶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:报道说,据上饶市广信区公开的2025年政府预算,截至2023年底,灵山景区游客快速输送系统的合同签约金额约为1.33亿元,已付4247.36万元,仍有九千余万元待支付。相关报告显示,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中,“景区游客快速输送系统”已完成。该项目招标公告及合同中的资金来源为“自筹资金以及专项债券资金”,但截至2023年底,实际到位自筹资金为0元,资金实际支付均使用专项债券资金,与项目批复及发债实施方案中资金来源不符。此外,前述绩效评价报告还提示,该项目实际到位资金仅有4亿元,均为专项债资金,且低于项目总签订合同金额(约4.46亿元),存在实付违约风险。

  这条号称“亚洲最长”的登山扶梯,虽然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登山方式,却招致了破坏自然景观、挤占公共财政的批评。更令人深思的是,这一工程背后反映出的发展理念问题,远比扶梯本身更值得关注。

  灵山是有灵气的,“灵”是灵山的魂。那么扶梯装了,独特的景观,还能那么完美而独特?这座以“龙脊”地貌著称的山脉,山势如巨龙盘踞,形成独特的阴阳形胜景观。其灵魂在于那份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,在于天地造化之神工。而今,一条全长七百余米的钢铁扶梯从山下直插山顶,犹如一道伤疤划破了灵山的自然肌理,破坏了山体的完整性与和谐美。

  灵山神奇壮美,其灵在峰的雄峙。灵山之灵,既体现在其自然的鬼斧神工,扶梯从山下直插上去,难道不是在破坏自然神工?还会有那种灵秀?灵气会不会被扶梯拦断,而失去灵魂?

  从美学生态角度看,灵山之美在于其自然原始的状态。奇石峭壁、云雾缭绕,构成了灵山独特的自然画卷。建造巨型扶梯,无疑是在这幅天然画作上强行添加了不协调的人工元素,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与和谐性。游客乘坐扶梯直达山顶,虽然省去了攀登的劳累,却也错过了沿途欣赏风景、逐步感受山势变化的机会,旅游体验变得扁平化、快餐化。

  巧哥再三强调的是,灵山的灵魂首先源于其鬼斧神工的自然形态。这条753.2米的扶梯(相当于88层楼高)如一道突兀的疤痕贯穿峭壁。

  自然景观的完整性依赖于人类感官的“第一印象”。扶梯的金属结构与山体灰岩形成强烈反差,游客的视线被迫从奇石转向机械,灵山的“幽深险峻”被切割成观光的片段。

  这是钢铁巨龙对地质奇观的僭越。扶梯建设需开挖山体、铺设地基,可能改变局部水文与植被分布。灵山的“灵”不仅在于形态,更在于其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。例如,扶梯运行产生的震动或影响山间鸟兽栖息,而灯光照明会干扰自然昼夜节律——这些细节的累积,足以消解“灵气”的存续基础。

  从文化角度看,中国传统文化强调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,主张人类活动应当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。名山大川之所以能够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,正是因为它们代表着超越人类力量的自然神圣性。在灵山上建造如此规模的扶梯,体现的是一种征服自然、改造自然的现代性傲慢,与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的精神背道而驰。

  从经济角度看,该项目总投资达9.85亿元,其中“景区游客快速输送系统”已完成投资1.18亿元。令人担忧的是,根据公开信息,该项目实际到位资金仅有4亿元,均为专项债资金,且低于项目总签订合同金额(约4.46亿元),存在实付违约风险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项目招标公告及合同中的资金来源为“自筹资金以及专项债券资金”,但截至2023年底,实际到位自筹资金为0元,资金实际支付均使用专项债券资金。这种资金运作方式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也可能挤占其他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。

  从游客体验角度而言,傲世娱乐注册登山的魅力恰恰在于攀登的过程。一步步攀登,不仅是体力的挑战,更是与自然对话的过程。汗水与坚持后的登顶喜悦,是乘坐扶梯直达所无法比拟的。便捷性不应成为旅游开发的唯一考量,否则各大名山大川只需建造索道、扶梯即可,何必保留登山步道?

  灵山自古被视为道教圣地,其“灵”承载着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意蕴。扶梯的建成,本质是将登山行为从“修行”降格为“运输”。

  传统登山的意义在于“过程”:攀登时的喘息、汗滴与感悟,恰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仪式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灵魂需要时间沉淀,而扶梯只提供秒速抵达。”

  扶梯项目暴露的“重投资轻内涵”思维,与“灵”字背道而驰。地方政府试图以“亚洲最长”为噱头吸引客流,却忽略了真正的旅游竞争力在于独特的地域精神,拒绝电梯,以保存“慢生活”的叙事。

  支持者可能会辩称,扶梯建设是为了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游览观光。然而,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完全可以通过更为生态、小规模的方式实现,而非如此大规模地改变山体面貌。事实上,国内已有不少景区通过生态设计、分散布点等方式解决了无障碍游览问题,而非采取灵山这种极端方式。

  灵山之“灵”,在于其自然造化之神工,在于其天地交融之气象。这条长达七百余米的扶梯,不仅破坏了灵山的自然景观,更创伤了灵山的灵魂。我们应当反思: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,是否忽略了那些真正珍贵且不可再生的自然与文化遗产?是否应该为后代保留一些未经人工干预的自然圣地?

  学学人家广州吧!白云山隧道,拟穿越白云山连通白云山东西两麓,该工程2000年首次提出,因生态评估争议多次搁置,2013年因生态评估不成熟暂缓,2021年重启可行性研究,并公布新方案,因社会意见分歧,同年12月招标工作暂停。

  我们要记住,一座山的灵魂,是千万年自然与人文的共同结晶。当决策者手握规划之笔时,需要有敬畏之心!

  一位上饶的蠢人说巧哥质疑灵山安装扶梯是给上饶抺黑,试问如果上饶没有黑,巧哥能抹出黑来吗?你们就是这样“提灯定损”的?

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请跟我们联系!

联系我们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傲世皇朝注册登录

扫一扫,关注我们